服务热线:0371-60970786
当前位置: 首页 > 闫之春专栏 > 闫之春专栏

【案例+分析】闫之春:如何解决猪群生产与健康问题?(二)

发布时间:2016-09-18 14:42:15     点击量:


(接上篇)

blob.png

blob.png

通过谷物协会这几年的猪场网上场间对比,发现多数猪场的配种分娩率太低,直接影响了经济效益。2500头基础母猪的场,分娩率差1%,一年的纯利润将相差170万元(以2007年9月的市场价格计算),非生产天数每增加一天会增加33元成本(2001年的仿真模型计算)。同时,由于配种妊娠舍过度拥挤,驱赶应激增加,而加剧了健康问题。

blob.png


分娩率为什么上不去呢?2001年我们采用了一些新的方法,就是分析返情。我们把不发情、流产的母猪分成几个方面:复发情、流产、死亡、淘汰、出售、假孕/空胎,分析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母猪没有配上,然后就可以解决分娩率的问题。

blob.png


分析母猪复发情/流产时间,我们把它分成了几个阶段:(1)小于18d;(2)19-23d(归为21d左右正常返情);(3)24-39d(异常返情);(4)40-44d(42天左右正常返情);(5)45—105d(中期返情,假孕/流产);(6)106d后(假孕/流产/早产)。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知道,母猪正常配种后返情大部分是由于管理因素。分析这些问题,查找在发情鉴定、人工授精、妊娠检查过程中,可以控制的操作步骤,制定改进行动方案并实施。应首先制定应该达到的配种分娩率目标(85%以上),不断找出并解决遇到的主要问题。


  母猪在配种21d或42d左右正常返情,主要是管理因素造成的,主要与公猪精液处理有关。异常返情、早产/假孕,尤其是两个情期之间返情的猪,则主要与疾病因素有关。

blob.png

blob.png

以A、B两场为例,A猪场是比较老的一条龙生产,750头母猪,年平均配种分娩率83%;8场2200头母猪,新改进的两点式,年平均配种分娩率也是83%。这两家基本处于同等水平的猪场,我们如何发现隐含问题?配种分娩率是猪场的重要指标,但是根本的目的是降低母猪非生产日数,分析返情母猪的构成提供了重要信息。首先要选出正确的监测指标

blob.png

通过对两个猪场生产记录的分析,A场同一情期配种的母猪,配种30d内返情的占40%,30d后返情的占60%;B场,30d后返情的母猪占20%,即虽然两场同时间段的配种分娩成绩相差不大,但返情的情况却太不一样,B场大部分母猪的返情集中在30d内。我们知道,配种母猪主要有三个来源:断奶母猪、新补后备猪、返情母猪。返情母猪恰恰是一个规模化场总无法完成配种目标的原因,而通过精准的生产记录分析,发现两个猪场在生产成本、生产均衡性上都有很大差别。配种30d后的返情母猪所占比例越大,意味着母猪在群的非生产天数增加,生产成本也会增加。

blob.png

B超妊娠受胎率作为配种目标,可以衡量配种员、配种方法、季节/舍温、公猪、母猪群健康的差异,更准确预测分娩率,从而调整产栏,组织母猪满足周配种目标,极大地节省了咸本和资源。B超妊娠受胎率,也是降低非生产天数的最有效、最及时的办法;对我们淘汰、重配母猪更有信心了。在配种70d后通过B超妊检可以发现胎儿的脊椎,从而帮助判定假孕。


  所以说,发现隐含问题是第一步,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是第二步。

blob.png

blob.png

blob.png

该公司本来的目标是提高产仔数为主,配种分娩率提高5%。用什么指标,如何定义呢?我们列出两个方面:配种周和分娩周。针对配种周我们考察了这几个指标:配种周分娩率、配种周总产仔数、窝产仔数、窝平均死仔数、木乃伊数、弱仔数。为何考察这些指标呢?因为该公司的主要目标是提高产仔数。

blob.png

我们重新分析了生产记录,发现很严重的问题,正好是在我们采取改进措施之后,整个生产体系大部分母猪从2008年第20个配种周开始,配种分娩率持续降低,从原来的80%降至只有70%左右。发现真正大的变化是配种周分娩的总产仔数急剧降低,弱仔、死胎、木乃伊没有大的变化。究竟是什么问题呢?是疾病吗?如果我们怀疑是疾病,那么哪些疾病会影响繁殖成绩呢?在一个猪场最大可能的无非就是这几种病:(1)蓝耳病:主要是造成母猪妊娠中后期流产,死胎、木乃伊增加,但并不影响总产仔数。(2)伪狂犬病:产房的仔猪至少有10%以上有神经症状,中、大猪几乎没有症状,死胎、木乃伊都会增加,流产的母猪不分前后期。(3)细小病毒病:只要胎儿的免疫系统开始形成就不会感染细小病毒(一般是70—75d),因此细小病毒对总产仔数虽有影响,但也只影响有限的几个星期,不会增加死胎数,主要增加木乃伊,细小病毒大部分见于第一胎、第二胎的母猪,并且不会导致流产。(4)可能还有猪瘟、弓形体等引发的流产,要注意鉴别。我们的生产记录分析排除了蓝耳病、伪狂犬及细小病毒,那么会是乙脑吗?有可能。

除了疾病,我们还调查了该猪场还做其他处理吗?有没有额外的其他情况发生(饮水中毒、饲料中毒)?调查后发现,该公司技术部下达的猪瘟全群普防计划漏免,那么是否是慢性猪瘟呢?我们检测了该场猪群全群的猪瘟抗体,没有问题。最后我们调查到,在第11周(2008年3月9-14日)全部猪场接种乙脑苗,1周后全群接种5号苗。假如疫苗有问题,那么在第8-10周配种的母猪,在第11-12周刚好配种3个星期,那么这3周母猪的配种分娩率、总产仔数、活产仔数都会受影响。如果是乙脑苗的问题,前后4-5周所配的母猪处于妊娠早期,或者刚配种,这些都会影响总产仔数,事实上也是,死胎、木乃伊并没有增加。

blob.png

饲养员反映见到个别脑病仔猪,但不多,主要表现在分娩率降低、总产仔数下降;时间性很明显。最后,我们基本可以确认,这次问题根本不是因为病,而是2次接种造成的疫苗应激反应如果没有详细的生产记录,我们可能就会误入歧途。

blob.png

启示:(1)不一定所有的问题都是由疾病引起的,特别是我们认定某一种病时,千万不能放弃原则,了解各种病简单的鉴别诊断,能很快排除一些病,而非发生疾病就是混合感染。不要把什么都推到猪瘟上,因为我们现在无论是采用何种检测方法都无法区分出疫苗毒和野毒,发现回盲瓣有出血点就认定是猪瘟,这不是科学的态度。(2)按配种周、分娩周详细地分析配种/分娩/产仔成绩,以及时间性的变化很重要。(3)不同的疾病,有没有流产?总产仔数、活产仔数、死胎、木乃伊、弱仔有没有受影响?有没有不同的变化,大部分情况下都具有鉴别诊断意义。(4)详细地分析生产记录数据及时间性的变化,结合流行病学的调查及实验室诊断,综合判断找出原因。

blob.png

最后我们选定了“保育期猪的日死亡淘汰率”这个指标,看动态的保育群里一天的死亡率有没有变化,来衡量采取的处理措施(每隔1周全群普打青霉素3d)对控制继发感染的效果。跟踪此阶段的生产记录,发现注射1次抗生素后,3周左右死亡率逐渐下降,稳定1个月左右,又发生问题;再次注射抗生素,又稳定1个月,如此反复,呈现波浪式起伏。这证明,使用抗生素完全可以控制继发感染,是可以减少保育期的死亡率的。但有的猪场却说,蓝耳病后保育猪死亡很多,打什么针都没用,越打针越死,抗生素没有效果。为什么说没有效果呢?某一批猪严重感染,他想用抗生素把这一批猪救回来多少,认为这才是有效,这是严重错误的观念。尤其以猪副嗜血杆菌为主的感染,根据“冰山”理论,当1%-2%的猪开始出现神经症状、死亡时,在“冰山”下你还没看见明显症状的猪可能早就出现心包炎、胸膜炎了,那些“重症”猪若还想把它救回来可能已经太晚了。

启示:(1)当还只有少数猪出现问题时,全群普打抗生素(青霉素、头孢类等),每次3d,且一定要注射健康猪。(2)抗生素有效,尤其是对处于“冰山”之下那些轻症、无症感染、无感染接触的猪。(3)修定我们的目标,不是救回那些发病的猪,而是要保住“冰山”之下的猪。(4)除了保育期猪的日死亡淘汰率,我们还确定了一个辅助检测指标“平均每头猪的日耗料量”,发现发病时保期死亡率上升,日耗科量下降,每一次治疗后日耗科量就会提高,这给我们很好的预警。当耗科量稍有变化时,我们就会预知猪群有问题了。(5)抗生素是否有效还与执行有关,谁打针?谁检查?有的公司还组织了专业的打针队伍。在特殊时期,可以把“每天死淘率”作为激励员工的重要工具。

blob.png

blob.png

blob.png

1、通过生产纪录的分析可以发现、监控很多问题。

2、疾病的科学原理是不会有太大变化的,蓝耳病再变异也是蓝耳病,它不会变成猪瘟。

3、疾病的表现在很多情况下并非都是剧烈的,通过分娩率、生长速度、产仔数、料肉比等生产记录可以给我们很重要的启示。

分享到:

联系我们   |   企业邮箱   |   留言反馈   |   友情链接   |   隐私声明

Copyright©2014 

技术支持:大华伟业